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保亭新闻网  >  保亭新闻

保亭:而立之年风华正茂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2017-12-26 10:50 来源:海南日报 作者:

  30年来,围绕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,共同繁荣发展”主题谱写求实奋进的新篇章

  保亭:而立之年风华正茂

  旧貌三十年前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区街景。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黄青文翻拍

  新颜美丽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。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黄青文摄

  12月25日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自治县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,黎族、苗族同胞载歌载舞。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黄青文摄

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自治县成立30周年图片展。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黄青文摄

  红毛丹是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,图为农户采摘红毛丹。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黄青文摄

  -本报记者贾磊

  “仙缘福地,树绿花红,鼓乐齐鸣齐欢庆;好客保亭,黎韵苗风,欢歌笑语接嘉宾!”12月24日上午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王昱正工整地写下这行字,并以此作为自治县成立30周年活动中他讲话稿的开头。

  12月25日一大早,保亭市民、摄影爱好者黄青文便拿起相机走上街头,趁着旭日,拍下这座城市最美的早晨。“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,目睹了这30年来的巨变,我用相机无数次拍过这座城市,翻开一幅幅照片,就像是翻看一本历史画卷。”黄青文回忆道。

  1987年12月20日,国务院批准设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,从此,保亭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。

  “30年前的这里,是一个年财政收入仅500余万元的贫困县,房屋低矮破旧,县城里多是一排排凌乱、破旧的黑瓦平房,街道狭窄、基础设施陈旧,县城里仅有新兴街、新民街两条丁字街,城区道路加起来不足1公里。”黄青文说。如今的保亭,在而立之年,风华正茂。

  强基固本夯实经济基础

  过去的保亭,守着青山绿水直叫穷。

  30年前的保亭,有着突出的自然环境优势,经济发展却滞后,如何彻底改变城乡面貌、全面调整产业结构、提升经济和社会软硬实力、夯实民生基础、塑造保亭崭新的形象,成为历届县委、县政府的初心和使命。

  “过去赶集,就怕下雨,雨后的道路是水、泥路,总盼着有个自行车,如今,我们这里家家都有一辆摩托车,不少富裕的家庭还有了小轿车。这30年来,我们村里的变化很大,瓦房没了,村民们建起了小楼房或者平房。”毛感乡居民黄碧灵说。

  30年来,保亭围绕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,共同繁荣发展”主题谱写求实奋进的新篇章。保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着力打造雨林温泉特色全域旅游业,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,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,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1.57亿元,是1987年的27.5倍。

  如今的保亭,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,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。

  据悉,2016年保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4.5532亿元,是1987年0.0441亿元的103.2倍,年平均增长17.3%。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,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127元,是2005年的4.4倍,年均增长14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96元,是1987年的24.5倍,年均增长11.7%。

  不仅如此,保亭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,产业基础明显增强。三项产业结构比例由1987年的64.2:9.9:25.9调整为2016年的39.1:12.5:48.4,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.1个百分点,第二、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.6、22.5个百分点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;投资规模迅速扩大,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。1987年—2016年,保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,年均增长18.5%。

  “作为海南省‘十三五’重点建设项目,山海高速(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)已开工建设,路线全长约55公里,计划2020年底建成通车,届时保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全面驶入快车道。”保亭县委副书记、县长符兰平说。

  蓝绿互融 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

  “2003年冬天,我们保亭旅游局设立,标志着保亭旅游经济发展从此步入了快车道。”保亭旅游委主任林孟地说,保亭旅游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,历经了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的蓬勃发展过程。

  近5年来,保亭依托雨林、温泉、养生、南药和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,定位打造“雨林温泉谧境,国际养生家园”的目标,主动融入“大三亚”一体化旅游经济圈,坚持“蓝绿互融、山海并举”的差异化特色高端发展的道路。2013年,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;2015年,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;2016年,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荣获国家4A级景区。

  “谁不说我们保亭好,一个国家级贫困县,拥有2家5A级景区,1家4A级景区,我们还有神玉岛、茶溪谷等多处景点和七仙岭上的酒店集群,这些都是这30年来我们的发展成果,作为一个保亭市民我深感自豪。”保亭市民黄秋娜说。

  近年来,保亭遵循旅游开发与保护文化多样性相和谐,发展与保护相促进,强县与富民相统一的发展思路,先后获得“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”“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县”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”“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”等殊荣,神玉文化园景区被农业部授予“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”称号,并被水利部批准为“国家水利风景区”。

  此外,在积极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,《保亭县乡村旅游管理办法》和《保亭县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和促进入境旅游实施方案》等措施的制订和出台,更是推动了乡村旅游、健康养生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加快发展。

  今年以来,保亭以优质资源和高品质的开发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品牌,让旅游发展实现新的突破。截至2017年10月,保亭接待游客476.55万人次,同比增长22.5%;旅游收入10.76亿元,同比增长45.62%。

  稳扎稳打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

  “过去我们以种植水稻、槟榔为生,如今我们种植百香果,亩产高,赚钱既快又多,多亏了县里给我们的好政策。”保亭六弓乡大妹村村民胡化帆说。六弓乡百香果种植项目的成功引进,为六弓乡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,对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。据悉,通过这项产业,将带动这里的农户及贫困户增收致富,让百香果成为贫困农户的“脱贫果”、村民的“致富果”。

  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,保亭扶持资金大幅增加, “十二五”期间,该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.62亿元,2016年至2017年间,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4.26亿元,增长62.59%;2012年,全县贫困人口规模为34490人,到2017年底,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261人,贫困发生率从39.6%下降到2.5%。

  “2016年以来,保亭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.344亿元,发展产业扶贫项目74个,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59户8070人发展产业增收脱贫。安排财政资金近0.3亿元,对农村农业人口进行生态直补;将1123户31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;整合投入1.29亿元,实施三道镇田滚村等16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。”保亭扶贫办主任周贤亮说。

  自去年以来,保亭投入0.52亿元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村,打造了一批具有黎族风情特色的美丽乡村、特色村寨和旅游点。2016年以来,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1424户7118人吃上旅游饭,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脱贫。

  “扶贫工作中,‘三保障’我们要求一定要落到实处。村民们住上新房子,看病住得起院,孩子们上得起学,这样他们赚钱才有劲头。”符兰平说。

  卫生医疗下沉基层,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。2016年以来,保亭投入475.65万元,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427户缴纳2016年到201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部分,参保率达100%。采取“新农合+大病保险+健康商业保险+民政救助+医疗兜底保障”五种保障措施,为2.57万人次贫困人口报销863.86万元,大病补偿60.36万元,民政救助27.88万元。

  同时,保亭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扶持政策体系,投入0.19亿元,为1067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;投入1.87亿元,为全县322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工程。

  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30年的艰苦奋斗、30年的辉煌历程、30年的巨大成就、30年的继往开来,为保亭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今天,保亭将以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为新的起点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、省第七次党代会及省委七届二次、三次全会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加快“一城一园两基地”建设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全力打造富裕保亭、文明保亭、和谐保亭、美丽保亭!

  (本报保城12月25日电)

责任编辑:吴婵
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